————————素描中画面效果相关的一些术语
【资料图】
相对于基础篇的那些比较容易接触的到的术语,本篇文章中所总结的术语就不是那么常见的了。这些术语主要出现在老师对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这类词汇通常与画面给人的感觉和感受相关,多数用形容词来表达,它们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描述画面给观者带来了某些感受。
满与空:满和空是一组对应关系,通常用于描述构图中的问题。主要是用来形容画面中的物象与空间的占比或物体与物体的间距等等。“满”是形容物体画的过多,或者过大,把空间和物体的间距挤没了,给了人“填满画面”的感觉;“空”则相反,是形容物体画的过小,空间或物体间距留下的过大,让人觉得“空荡荡”的。比如静物画中物体大小、摆放、距离等,以及人像画中人物与背景的安排,背景中大范围空白的位置如何放置某些装饰等等诸如此类的画面安排。
例句:“在一幅画刚开始画的时候要安排好画面,不宜过于满或过于空,物体大小要安排得适中。”
松与紧:松和紧是一组对应关系,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用来形容构图中的问题(类似满和空),在这种用法中,松代表宽松,紧代表紧凑。有句小口诀是“上紧下松,左右均衡”,意思是构图安排画面的时候,与纸边的距离,上边近一些,下边远一些,左右两边差不多。另一种用法是用来形容画面效果的,这种用法的感受性会更多一些。在这种用法中,松代表松动、松弛,紧代表紧绷。例如,在画人像时,眼睛的上眼皮的明暗交界线,在区分了强弱的情况下完全清楚的画出来,就会显得“紧”,完全模糊的画出来就会显得过于“松”,是有些“垮”了。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实处应画得清楚,虚处应呈现若隐若现的效果,从而实现“松紧有度”。同样的,放在深入塑造时用的调子上也适用。(用在构图中的比较容易理解,因此例句中所说的是第二种用法。)
例句:“画头发的时候不要想着把每一根头发都画出来,这样只会显得很紧,好像一个铁线球一样,要松紧结合,虚实结合,把一部分头发画得若隐若现效果才更好。”
薄与厚:薄和厚是一组对应关系,通常是用来形容物体的厚度,跟日常生活中的意思差不多,在素描中,这些词汇有时会作为动词来描述厚度的变化。
例句:“这把刀的刀刃画的太厚了,适当薄一些,这样才能把锋利的感觉画出来。”
灰:灰是形容画面完成时,画面整体的黑白灰关系差一些。一般是“黑”和“白”的范围过小,“灰”的范围太大,也就是中间色调太多,导致画面整体的黑白对比不够。
例句:“画面整体太灰了,调整一下,提亮部,压重暗部,增加一下对比。”
腻(闷)与透:腻(闷)和透是一组对应关系,多用于形容暗部,形容亮部的时候会少一些,这是一组描述画面感受的词汇。“闷”和“腻”的意思和用法是相似的,指闷住、油腻,“透”指透气。是指画面过度的过于多或者使用同一方向的调子在一个地方一直过度,这样可能会将某些暗部中本该反光的位置全部覆盖,从而变得“不透气”了,被称为“腻”或“闷”,也就是有些“油腻”的感觉。
例句:“脸的暗部画的不要过多了,要留有余地,不然就闷住了,腻了,不透气了。”
跳与含:跳和含是一组对应关系。跳的意思是跳出当前效果,是指在一副完整的画面中,其中某处的效果处理的过于强烈,与周围的色调关系相差过大,导致这个地方单独跳出在整体效果之外的感觉。通常容易出现在空间上的远处或一些暗部。含指含蓄、包含,通常会当作动词来用,使某处表现得更含蓄,或将某处包含进整体效果中。
例句:“画人像的脖子上的肌肉的时候不要画的太跳了,整条肌肉都被揪出来了,要含进整个脖子得柱体关系中。”
平:平通常用来形容的是明暗关系对比效果不强的画面,这种画面大多会使画面中所表现的体积感变弱,就是平了。也就是立体感不够,有些平面化。与画面“灰”时的处理方式差不多。
例句:“罐子的画的太平了,主体物需要对比更强一些,太平了体感不够,对比也不够。”
节奏感:节奏感这个词是当各方面问题都解决的差不多了,才会出现在画面效果中的一个状态,是指画面各处安排的恰到好处,也是作者对画面有掌控的能力的体现。
例句:“整幅画面构图得体,对比清晰,张弛有度,很有节奏感。”
感受:感受听起来是比较虚无缥缈的词,说的是不止是在描绘物体本身的物理属性和立体感了,还增加了一些情节、背景故事、情绪等方面的描绘或表达。多出现在有生命的物象作品中或特定的场景中,借助画面来引起观者的一些共鸣。在人像画中大多会借助一些细节处的肌肉表情等变化来表达一些人物的情绪等。
例句:“这幅画中的老人虽然看着面无表情,但画中表现出的眉眼舒展,上眼睑微微低垂,两边嘴角略微上翘一点,体现出老人的状态还是较为愉悦和放松的,画的很有感受。”
以上是效果篇术语的汇总,后续还有一篇术语的汇总。如果有知道哪些文章里面没有写到的词汇,如有任何建议,欢迎通过私信联系,我会尽快回复。
微信搜索公众号:蓝胖子素描基础。